01.png

作者:君不賤

官方文案:

秦雁回原本只是在川西大山裡長大的土娃娃,沒讀過書,倒是對道法玄學過目不忘。

可不知這點哪裡招惹他父親,砍斷他的一根手指,扔下五塊錢,揮掃把趕他離家。

心機狡詐的貔貅吐財風水局、機關重重的深山祭壇、寶山金礦的明十四陵、東廠絕密的黃金龍龜、登王成帝的《九天隱龍訣》、以命相搏的鬥法大賽……

在歷經一切生死劫難後,秦雁回才發現,即使他能五指掐算天下蒼生,一卦謀定萬代江山,也算不到自己其實不僅僅是一名方士……

 

這是一本剛開始我並不看好,最後卻臨來大反轉感觀的作品。

主角秦雁回是個在山間奔跑,沒上過學的小孩,

父親是個靠耍嘴皮子維生的神棍,簡稱「算命先生」,

除了看藏書時,偶爾會透出點文人氣質,

其他大部分時候,都在喝酒。

而母親呢?不知道。

為什麼他們父子會窩在無名山上?不知道。

為什麼地下室有那麼多古書?不知道。

秦雁回只知道,他父親討厭他,彷彿怎麼看他都不順眼,甚至跟他說話的次數比跟鄰居時還少,

他只好埋頭進地下室的藏書裡,各類古書,甚至之後才發現早已失傳於世的經典,裡面一應俱全,

讀著讀著,竟覺得書中文字像是會在午夜夢迴時刻到訪,隔天早上再醒來,便能將書中知識了解通透,

尤其是古文物,只要看著,腦袋裡就會自動跑出它的名稱、年月、由來……

本來以為會讀書,能得來父親的一聲讚揚,或至少得到一個笑容,

可沒想到,父親聽說後臉色大變,直接抄起一把鐮刀,斬了他的小指,趕他離家。

被迫離開原以為會一輩子終老的山林,秦雁回有些茫然,只能幹些苦力換取今日的溫飽,

可沒想到第一份工作,就是要他去挖墓?!

在書中的所知所學,就此派上用場,展開他驚奇、詭異冒險人生的開端。

 

如果只看上面故事,大概有許多人會跟我一樣想要摔書棄坑,

我差點就真的這麼做了,

畢竟我不是很喜歡開掛的劇情設定,

先不說家裡沒人跟他講話,他怎麼學會說話,(還講得很溜,更能說得一口好古文)

沒人教導,怎麼會識字,(古籍中更包含中國文自從古至今的字體)

望一眼山川便能通透風水,

看一眼古物就能辨別真偽,

光是他雜七雜八的風水、算命說明,我就覺得快吐血,

每次到這部分解說時就會想要快速掠過。

 

可看到後面,人物依序登場,角色設定越來越齊全,

這個龐大的道學武俠世界觀,終於齊全,

讓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巧思。

 

方士、道士,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與「神學」領域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對於他們的描寫非常少,

不外乎是怪力亂神,拐騙欺矇的形象,

可在《我當方士那些年》中,

這份看似過於強大的力量,具備種種依據,

結合歷史史實、古書憑據、山川地形、古蹟……讓你不得不相信,

道家玄學,就融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

它也可以這麼真實、這麼強大、這麼有趣。

就如同介紹文中所說,

才閱讀到一半,就給我東方《達文西密碼》的想像,

尤其是在青羊宮那處,如果實際去過,感觸一定更深。

 

雖然說是道學小說,但於《我當方士那些年》中,道學並不重要,

道家的人物、經典、文句,在書中很少提及,

作者君不賤採用的,是其中的「道」,而不是「學」,

道家對「命」、「運」的解釋,透過主角不斷遇到新的事件、新的人物,新的歷練,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與讀者不斷互動、討論,並在最後透過主角的嘴說出自己的觀點。

所以從另一方面來看,它的確是一本道學小說,卻不是用道學寫小說,而是埋藏道學的小說。

 

即使其中探討的話題是嚴肅的,

但劇情中,君不賤不時利用人物的性情,與快速節奏的道法對決,甚至肉搏戰穿插,

讓整部作品讀起來劇情緊湊、熱血激昂,

許多經典對白,讓人深深印在腦海中,

一句話,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義」,

彷彿手中是一本武俠作品,

主角群們雖然歷逢劫難,卻生死相依、不離不棄,

只為心中的情義、大道的運行。

唯一的差別,就是他們不拿刀劍,改用法器。

而其中的兒女之情、同伴之誼,

總讓人動容,或哭或笑,或激昂,或傷感,或期待。

 

人物描寫中,

我最喜歡的就是主角秦雁回。

不是因為他的強大,

而是因為他強大,卻不得不委屈的姿態。

最一開始我便曾描寫到,

秦雁回的強大,讓我有些難以接受,近乎到開外掛的程度,

但就是這樣強大的他,卻處處受限,

一開始的父親,到後來的魏雍、秋諾、黃爺……

他都是沒有自由的。

即使體內有傲世神力,

即使懷抱最渴望自由、放蕩不羈的靈魂,

但他在「正義」的名下,有許多不得已。

過程中,不是不曾猶疑,不是不曾入魔,

但該如何步上所謂的「成佛」?「道義」究竟該如何判定?

這些,都濃縮在秦雁回一人身上。

尤其在接近尾聲,

看著體內的另外一個他出現得越來越頻繁,

觀察入那份轉變與應對,彷彿便能看到「道」,

人生觀沿續至如今,依然通用。

 

而照例的缺點評論中,除了前面說的「外掛但又不是外掛」的問題,

我一開始是在iReader看這部作品,其中真的有許多矛盾,這也是我一度想翻白眼的,

比如古人用簡體字設謎題、內文與古籍不符合、年代或作者為了劇情而有更改、偽造等,

但到中後段,我直接去看實體書,幾乎都改過來了,

(對,只有幾乎,有些大概是連編輯都難以更改的重大劇情設定吧)

雖然不影響劇情,但如果你是屬於較為考究的讀者,恐怕還是看繁體實體書為好。

還有一堆千年前的人源源不絕冒出來,

這個真是看到後面滿想笑的,

但還算OK,因為都還算是很必要的角色,

只是大家接受度好像都很高,

反而是書外的我有些風中凌亂……

 

《我當方士那些年》這部書不短,

足有一百五十萬字以上,

而且有上述說的種種可能令你望而卻步的缺點,

但是如果可以,如果你已經讀了,

請將它看完,

或許,便會跟我一樣,深深喜歡上這部作品。

 

整體:★★★★☆

(2017.09.05按:原本是五顆星,但隨著作品數量閱讀增加,我認為五顆星的定義應該更精準一點,在日後回味,更有重看的衝動,較為符合我心中對經典不衰的定義,便下調為四顆星。)

 

同場加映,君不賤《探靈筆錄》

arrow
arrow

    螺絲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