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贏過比賽的棒球隊,承載全台灣的希望,站上甲子園。
如果只是想單純地描述<KANO>,恐怕一句話就可以結束了。
但導演馬志翔,將這句話,講了三個鐘頭。
「我們是來自臺灣的KANO!」
日治時期,臺灣人講日語、接受日本教育、文化與制度,卻仍保有對臺灣這片土地的熱愛與認同。
反觀今日,無法於國際場合大聲且驕傲地稱自己為臺灣人,甚至連歷史課本,也要將這片土地的記憶抹去。
這並不是政治問題,
而是人民的土地認同問題。
在電影的最後,我哭了。
不是因為劇情,
是為現在這個社會而哭。
臺灣人如果全都熱愛這塊孕育自己的土地,
今天的情況是否會不一樣?
<KANO>的劇情雖然採自歷史,注定是個悲劇的結尾,
卻仍讓人願意去電影運體會那份感動。
我想,那些人大概跟我一樣,
是想要實現心中的夢吧!
不需要再打下去了。
很多事情都已說過,
了解的人就會懂,
對不願理解的人說再多,
也只會附諸於清風中飄去。
加油,臺灣人!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