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現代舞團的演出,所以說實在話,有些舞者想要表達的東西我可能無法領會,
但是看他們的演出,即使是我這種不入流的人,仍然看得津津有味,不免來推薦一下這個舞團。
台灣第一全男子舞團
首度入圍,首度得獎,2008年,《速度》獲第六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大獎
驫:唸作ㄅーㄠ,說文解字:「驫,眾馬也。」
「驫」由書法家張梅駒教授刻印,他建議將原構思的「馬場」命名,改成三匹馬的驫,展現舞團衝勁與爆發力,也代表他們對舞蹈的熱情與摰愛,於是便有了驫舞劇場。
2004年12月,一群熱愛現代舞蹈的大男生,憑著理想與衝勁,捲起袖子自己當起水泥工、木工,親手將廠房改造成舞蹈工作者夢想中的「家」,同時,驫舞劇場誕生。
成立之初,驫舞劇場清一色的男性熱血,已在陰盛陽衰的台灣舞壇引起注目,而其不受拘束無限創意的集體創作風格,以及精準到位的舞蹈肢體表現,更讓驫舞劇場展現了獨樹一幟的舞蹈劇場風格, 並獲得紐約時報「迷人、充滿想像力,來自台灣的全男子舞團」的讚許;成軍第四年,以遊戲笑鬧又發人深省《速度》,首度入圍並一舉拿下第六屆台新藝術表演藝術類大獎,而在得獎之後,捨棄重複與自我抄襲的捷徑,驫舞劇場的創作之路轉而深化內省,持續關注於創作形式及語彙的破界與回歸,2011年,更推出結合舞蹈、聲音、裝置與環境的大型展覽暨演出作品《繼承者》。
在未來,驫舞劇場期許以多元化及自我突破的初衷,抱持最開放的創作態度,不斷發掘當代舞蹈藝術的有機面向。
以上是他們的臉書自我介紹
(http://www.facebook.com/pages/HORSE-%E9%A9%AB%E8%88%9E%E5%8A%87%E5%A0%B4/142301089383)
說實在話,親眼去看後覺得很有特色。
簡單五個人,
簡單用幾張紙,迅速從原始人到有國王的城邦制度,
表現出小人物被爭奪,但又繼續前進的樣子。
為什麼不反擊呢?
正當我這麼想的時候,
他自己拿起了一把槍。
鐘擺撞擊的部分也讓我印象很深刻:
輕輕地敲動,
舞者控制自己的肌肉,開始搖擺著,
由慢到快……
撞著撞著,撞成一支舞。
藝術也是這樣來的吧?
謝幕。
五個大男孩--這樣說應該不過分,感覺也不比我大到哪裡去--
身體都濕了,臉上也閃閃映著汗水,
但充滿笑容的鞠了躬。
全場的人其實不多,
位置還沒有坐滿,
但掌聲像浪一樣的湧去,
而他們只是長久的彎著腰。
台灣第一個全男子的舞團。
我一直在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