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痛的練習曲

這是一部繼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偉大馴服者」之後,

再次突破我對於舞蹈表演既定印象的作品。

不過,雖然同樣都打破我對舞蹈表演的印象,兩者給予的新奇、刺激點是不同的。

偉大馴服者

「偉大馴服者」是透過舞者與場景的互動,給予觀者驚奇感。

一塊塊黑色的板子組成的地面,卻被舞者不斷翻動、撥開、擊破,

從下面翻出的人、物,甚至水,

透過光影、聲音,讓人不斷驚訝,並好奇著下一刻又會從地下翻出什麼。

 

而「愛與痛的練習曲」,卻是編舞與編劇,給予了我驚訝與想像。

利用特殊的肢體對嘴口白方式,能夠非常順暢且直白地引導觀眾思考,

更加深入地描述出劇作家強納森●楊(Jonathon Young)如何面對無法救火場中的女兒的無力感,與之後他該如何從情緒中「自救」。

舞蹈,不再讓人望而生畏,不再是沒有效率的說故事方式,

編舞家、劇作家,與觀眾間的這層距離感瞬間拉近,

不需要忙著揣測、思考舞者跳的動作代表什麼,這些人與音樂之間的互動如何……

只需要隨著文字思考,隨著語氣感受,迎接舞者動作表現出來的震撼張力,

你就能輕易看懂「愛與痛的練習曲」想要說的。

 

除了肢體對嘴口白讓我眼睛為之一亮,

舞台設計與應用也相當具有巧思。

光是開場,

燈光打下後,按照過往的經驗,多半是音樂響起,舞者進場。

但在「愛與痛的練習曲」裡,

當音樂飄盪而出,

舞台依舊空無一人,

動的是場景,是一條延長線,

伴著節奏,它從這一端,慢慢「游」到另一端。

雖然只是個小細節,卻讓我對接下來的演出更加期待,

似乎正預告著,編舞家非常擅長與場景互動。

果然,之後無論是場景物品透過燈光的擬人化,

或是簡單的兩片牆,在開門、關門之間,形成的那個小小的「房間」,

以布幕的方式,讓舞者在即將傾垮的內心掙扎,

發現除了門之外,牆與牆之間,其實也是出路等等,

都十分富有巧思。

我尤其喜歡其中一面牆轉成側面後,讓右邊區塊構成後台似的空間,

作法簡單,場景轉換自然,不需要透過關燈、開燈布景,卻與舞蹈內容中的「表演」貼切扣合。

 

整部作品,

從一開始的懸疑氣氛,

赫然轉變為雙簧似的演出,

再到主持人脫口秀,帶出一大群舞團,

歡快、熱鬧的氛圍蔓延到各個角落,

卻同時透出一股嘲諷與黑色幽默。

從獨自對話,到與擬人場景對話,到與各個舞者象徵的不同的自己對話,

內容很簡單,重複性很高,甚至多次出現同樣的舞蹈,

但僅僅是換了個對象,就能帶來截然不同的對比。

與木偶對話時戲謔,與人物對話時的悲傷與糾結……

這種「重複」,這種人在面對困境,內心糾結、試圖解脫時,或許自問自答,或許情緒大起大落的種種過程,

藉由高超舞者的技巧,與戲劇性的安排,絲毫不枯燥乏味,一次次灌輸進觀眾的眼睛裡、腦袋裡。

 

似戲劇,似舞蹈,似哲學,

什麼都只像一點點,

什麼都只有一點點,

卻是最完美的融合體。

這就是我看到的「愛與痛的練習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螺絲釘 的頭像
    螺絲釘

    小螺絲 大世界

    螺絲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