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了好多個「十八分鐘」之後,
我終於閱讀完這本「模仿犯」--但也只是上集。
不知道因為是事件之卷的關係,或是日本推理小說的特點,亦或者是宮部美幸的寫作特色,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比較不像是推理小說,
而是偏向恐怖懸疑小說。
因為裡面包含的線索很少,
藉由某些觀點或是角色描寫的部分卻很多,
最後更有以犯人本身的角度再敘述犯罪過程與心境,
所以讀者推理的空間十分狹小。
以特色來說,
最吸引人的地方,
就是「養成」了吧!
相較於其他國家的書來說,
更重要的不是事情的當下,
而是更早遠之前,
曾經有個「原因」,
小到沒有人注意到的原因,
在撞擊、扭曲著一個人的靈魂。
後半部,由犯罪者的角度敘寫,
讀者可以看到的,
包含種種犯罪的開始、
犯罪者的開始。
犯罪者並不都是充滿犯罪衝動的,
每個人的性情必有其培養的過程。
也許同樣的情境下,
每個人會選擇的方向不同,
所以會批判說這樣形成的犯人如何如何,
但是在他心中的轉折或抉擇都不是外人可以觸及的。
宮部美幸描寫許多關於內心的想法,
也有很多別人如何看待一個人的對比性。
也許自己在陌生人眼中,
某個表情,某種神態,
都有獨立的意思,
取決於觀者的心態和長久以來的遭遇。
如此複雜的面相應該要怎麼傳達給讀者呢?
犯罪者、犯罪者的家屬、受害者、受害者的家屬、辦案者、涉略者、無關緊要的閒人……
當他們都為同一件事情做出反應的時候,
是不是就能夠藉由比較看出一點端倪呢?
恩,
該去看解謎之卷了。
同場加映,宮部美幸《模仿犯》(解決之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