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_9618358_1.gif

為什麼一個犯罪者會留下線索在現場?

也許是因為內心還有點良心作祟,

或是精神出現一點動搖。

 

那麼,如果一個人,根本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是一種罪行呢?

 

每個人的心中一定都曾有過「犯罪」的念頭,

但就因為有被灌輸規範,

產生出自制力,

我們稱之為「良知」、「道德規範」。

 

那麼,如果一個人,沒有被教過這些事情呢?

 

精神沒有被動搖的機會,

永遠都是冷靜、泰然的樣貌面對外界,

就沒有機會看出真面目了嗎?

 

「你不是人,你根本就不是人,你是個殺人犯。」

有馬義男代替「大眾」,做了個解釋。

完美犯罪是不存在的,

只要他有自己的堅持、驕傲。

或者依有馬義男的解釋來說,「它」。

 

因為不懂人性,所以犯下這種罪;

因為不懂人性,所以忽視人的可能。

 

故事中四十三個人物,被架構在網川浩一的情節裡,穿插出現。

「演員」,網川是這麼形容的。

藉由他們的言行舉止,

網川企圖將劇本推向高潮。

 

但如何詮釋,從來就不是編劇的工作範圍。

 

 

真一,自責的倖存者,

了解責任的範圍,不再去想樋口惠口中的、自己慚愧的「如果」。

有馬義男,堅強的祖父,

願意忍受孫女回不來的痛楚,

用冷靜、勇敢、溫和的力量,

找出兇手。

換回一次能夠好好喝醉一場、大聲痛哭,

對好幾個「如果」懺悔的悲痛。

滋子,樸實的寫作家,

在思考了好幾個「如果」後,

決心正視自己當下想做什麼、想寫什麼。

 

網川對這些超脫「劇本」的演員,

只是抱著玩味的興致看待。

所以他不能理解這些人為什麼最後會這樣做,

為什麼會無法掌握。

 

就如同他們不理解網川的驕傲一樣。

 

「我不是模仿犯!」

如是說,

我是獨特的、不能被遺忘的。

 

被推來推去的孩子啊!

 

同場加映,宮部美幸《模仿犯》(事件之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螺絲釘 的頭像
    螺絲釘

    小螺絲 大世界

    螺絲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